8月1日,央视综合频道将播出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网信办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融媒体片《攻坚》。其中的第一集《军令如山》已经引发广泛关注,尤其是片中披露的解放军新型潜艇在茫茫大海中执行远航任务的画面,以及火箭军向太平洋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壮观场景,无疑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事力量的最新动态。
在这部片子中,我们首次目睹了新型潜艇在“敌”反潜封锁区内进行的静音行动。在深海这片神秘而危险的领域,舰艇官兵们担负着怎样的压力与责任。他们必须以“深海幽灵”的姿态前行,确保在任何时刻都能应对突发状况,捍卫国家安全。这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对军人意志的考验。

与此同时,火箭军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画面震撼人心。2025-08-03早晨,火箭军某旅的官兵赵静按下发射按钮,导弹如同飞鸟一般冲天而起,驶向太平洋。这一幕彰显了我国核力量的自信与威慑能力的提升。正如赵静所说,“这家伙飞得有多远、打得有多准,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就有多稳当。”这里蕴含的不仅是对技术的自信,更是对国家安全的坚定信念。
回顾历史,1980年,我国首次进行了DF-5洲际导弹的全程试验,而如今44年后的再次发射,则标志着我国在核威慑能力上的跨越式进展。这样的技术飞跃意味着我国不仅可以精准打击远处目标,还在二次核反击能力上得到了显著提升。过去的低调隐蔽,如今逐渐转变为一种战术与战略相结合的展示与警示。
这次导弹发射的公路机动方式也显示出了解放军在战术灵活性上的增强。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在过去的冷战时期,许多国家的军事力量往往依赖于固定发射井,但我们如今的机动战术却赋予了战略威慑更高的灵活性与不可预测性,使得任何敌对势力都不得不重新评估与中国对抗的风险。
![]()
总体来看,从潜艇的“隐秘”到导弹的“精准”,我国的核威慑形成了一条闭合的链条。无论是可见的导弹,还是不可见的潜艇,均构建了一个复杂而有效的威慑系统,能够在任何时候保护国家利益。而在国际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这种威慑力的透明性尤为重要,既回应了美日等国对中国军事不透明的指责,也向外界释放了中国维护自身安全的决心和能力。
当然,展示核威慑能力不仅仅是为了回应外界的质疑,更是为了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形势中树立起国家的底线。美国、日本等国如果继续在军事问题上表现出挑衅态度,终将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在台湾问题、南海争端等关键事务上,清楚地认识到与中国对立所需承担的风险,也许能促使他们采取更加理智的态度。
![]()
通过《攻坚》的展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场强有力的军事展示,更感受到了一种时代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长久以来不懈的努力与付出,是对无数军人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我们有责任去理解其背后的深意,并思考这一切对未来国际关系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普及军事知识,了解国家防卫政策,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不仅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更是提升国家认同和归属感的重要途径。军事力量的诠释并非仅限于刀枪火炮,它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在今日的信息时代,如何通过适当的渠道传递出这些关键信息,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所肩负的使命。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期待《攻坚》带来的更多启示,也希望这个节目能够引发更多关于国家安全与全球军事动态的讨论。无论身处何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我们都有责任去关注、去思考、去为我们的未来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